杨福音:著名画家,散文家,国家一级美术师,曾任广州书画研究院副院长,湖南师大美术学院客座教授。作品收入《中国美术全集》、《中国当代美术1979—1999》、《今日中国美术》和《辉煌成就•世纪曙光》等重要美术文献。部分作品由中国美术馆、湖南省博物馆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。出版有《杨福音中国画精品》、《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•杨福音》、《杨福音画集》、《长岭上》、《金枝玉叶》、《吾喜吾爱》、《由红菜薹想起》、《日子》等画集、散文集。
7月12日下午,在长沙市年嘉湖畔的杨福音艺术馆,记者就读书这个话题,与著名画家、散文家杨福音先生进行了对话。先生丰富的阅读经历与独到的思想见解,似清风拂面,给人深刻启迪。现将访谈辑录如下,以飨读者。
一、读书与读书人
方雪梅(以下简称“方”):杨老师好,多年前就很喜欢您的画,后来又读到您一些精美的散文,感觉您的“怪才艺术家”之称,名副其实。从您的作品中,看得出您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,一个很有独立思想和见解的艺术家。我想,这与您几十年坚持不懈的阅读一定有很大关系。
杨福音(以下简称“杨”):我算不上一个读书人,我读的书也远远不够多。虽然我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而且如今又画画,还兼写点散文,但我仍然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。以前,古人读书是一门职业,许多人一辈子读书,读出自己的思想,再与前人的东西一起传递给后人。现在这门职业没有了。
近人钱穆就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,这是他的纯一不贰的职业。他读书,读出了自己的意境,读书滋养了他,他又用读到的知识去滋养别人。以前,我知道胡适是读书人,后来读了钱穆,就更觉得钱穆比胡适更像一个读书人。因为,当胡适去当官、去当大使,去别的方面发展的时候,钱穆还在一门心思地读书。
书确实养人,它就像春雨,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。书读得好,画画也不在话下。苏东坡先生博学多才,以文学成就闻名于世,是公认的大文豪。其实,他的画,也达到了极高境界,在北宋中国文人画里有很高地位。他以指头沾上红墨画竹,从此中国画里出现了朱竹。东坡先生有大家气象,可谓绘画文学,一通百通。反过来,现在许多不读书的画家,不通文史,作品匠气十足,文气太少。从前的乡下木匠,做出来的柜子、桌子多为虎脚之类缺乏想象空间的东西,主要是没有读什么书。同样,绘画与写作,都要有想象的空间与开阔的知识视野,这就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分。
我认为,如今书多,各种各样,什么都不缺,只缺读书人。如今学校也多,但教给学生的是“技”,培养的真正的读书人很少。社会上真正的读书人不多,附庸风雅的不少。有次偶然到一个有名望的人的办公室,见其书架上一排排的中外名著,抽下来一看,只有外面的壳子,里面是空的。还有一套书,放在书柜里,连玻璃纸都没有打开。书壳子成了他办公室的装饰品,就像他办公室挂的几幅假名画一样。这样的人,连“伪读书人”都算不上。
如今出书多,也不是好事。所谓书多遮眼。孔子那时候,书不多,得到一本,如遇贵人。现在书又多又杂,拼拼凑凑的不少,让人看花眼睛。读的人也浮躁,心不专,神不定,随便翻翻,朝三暮四,正如吃得快,伤胃;跑得快,什么也看不见,记不住,更分不清良莠。如林语堂先生所言,就像女朋友太多,却找不到妻子。出书是立言之事,无功、无德何谈立言?
钱穆先生将所谓读书人分为三种:第一种,读了书,有自己的意见与想法;第二种,光读书,却没有自己的思想;第三种,其实没有读几本书,却信口开河。先生的观点,我十分认同。
读书,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。钱穆先生说:古人的学问当道而立,只要我们走上正道,就会与之相遇。
二、读书经历与爱读的书
方:刚才在展厅,看到您根据八指头陀的诗歌意境创作的18开册页《禅意》,和用蝇头小楷书写的20开册页读书笔记《遇好集》,感到它们有一种巨大的文化张力,充满禅理与哲思。很显然,您读的书滋养了您的文笔与画笔。您的作品又因此有了滋养别人的价值。可见,您是会读书、善读书的人。那么,您能谈谈自己的读书经历与读书方法吗?您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?
杨:的确,读书能使画家笔下充实、饱满。我读书最大的嗜好,就是记笔记。像你看到的《遇好集》,就是我读王国维、辜鸿铭等人的书,记下的文字。记笔记的习惯,已经有几十年了,也记了几十本。看书做笔记,做成了百书浓缩版。我每天早餐后开始作画,画上三四张,就几近11点,搁下画笔后,余下的时间就用来读书。
我买书是“滚雪球”,如喜欢钱穆,买了他的书,就接着买他弟子许倬云、余英时、唐德刚的书,还买了他夫人的《楼廊闲话》,这种买书方法,让我的书架不堪重压;而我读书是“吃杂粮”,涉猎中外绘画史论、哲学大师文集、古典诗词文学作品、名人回忆录、政治历史等。像台湾版的《故宫历代藏画图录》27卷全部读完了,《鲁迅全集》也读完了,《全宋词》读了三四遍。还有川端康成的《雪国》、《伊豆的舞女》以及丰子恺翻译的《源氏物语》。另外,也喜欢周作人翻译的日本俳句;最近还读了清少纳言的《枕草子》,读了史蒂芬•霍金的《时间简史:从大爆炸到黑洞》、《果壳中的宇宙》,还读了《神秘的北纬30度》、《七个水晶头骨》、《埃及金字塔》……这些“杂粮”,让我的思想豁然开朗。
说到我最喜欢的书,还是钱穆与胡兰成的。他们的文字,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。2011年我买了四套《钱穆全集》,是九州出版社的版本,自己读一套,送给美院毕业的儿子、女儿各一套,还有一套没开封,是用来收藏的。对于胡兰成的作品,我认为应该批判地继承。胡兰成的文字太漂亮,充满美感,而美是超历史,超阶级的。他说,“凡是鲜活的东西都有一种挺秀。”他对人世体会得也非常烟火,“千灾百难,不过要饭,有炊烟升起,就有饭吃。”读他的文字,我常常会发呆,感到心里有东西被拨动,不由得会想起川端康成的话:“时间过去以后,只有美留了下来。”
我家里有很好的读书氛围。我读到好书,比如读完《诗词散论》后就推荐给儿女们读。孩子们回家,我会向他们打听最近网上有什么好书可买。父女、父子间互相推荐好书,分享读书心得,一家人在一起就像开小型读书会。
三、读书的目的:“与好见面”
方:是啊,读书修心,心胸高远了,就会懂得宁静,就可“看取禅声静,莲花出水时”;读书可以励行,知行者才会“对月怀高士,临风发浩歌”。胡兰成说过,读书的目的“是与好见面”。您的读书笔记《遇好集》,也取意如此。但我们许多读者,常常在书堆前,面对浩繁卷帙,良莠难分,不知取舍。您能谈谈什么是好书吗?请您向本报读者推荐一份书单。
杨:读书是思接千载,视通万仞之事。“与好见面”,就是读书的目的。读好书,可以让人成为君子。读未见之书,如逢良友;读已读之书,如遇故人。读书,可以让我们遇见书里种种的美好;可以遇见众多古今中外的先贤哲人,让我们跨越时空与之交心交朋友。
读书之法,就如钱穆先生所说,一要师傅领进门,第二要自得其师。最要紧要有赤子之心,就是扶墙摸壁跟人向前。要一辈子有这种心态,有很多人会是你的师傅。什么是好书?“文以载道”的书便是。所谓“文以载道”,就是在文章里写作者自己,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。如屈原、陶渊明、范仲淹的作品就是如此。
我把书大致分为三类:一是必读的书,如课本;二是不想读的书,如与专业兴趣无关者;三是舍不得读的书,这种书,要在沐浴后,心情极佳时,在静夜的灯光下,摊开笔记本,慢慢咀嚼,细细欣赏。我认为,每个爱读书的人,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张“舍不得读的书单”。
说到书单,我还是建议大家看看钱穆先生的书单。先生把书分为修身、欣赏、消遣三类。修身类的书有: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朱熹的《近思录》、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;欣赏类的有:陶潜、王维、苏轼、李白、杜甫等人的诗词歌赋;消遣类的书: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西游记》等。
我的书单,只能给大家作参考——绘画类的书:《历代画论》、《欧洲绘画史》;哲学、历史:《李泽厚全集》、《钱穆全集》、费正清《剑桥中国史》;文学类的书:缪钺《诗词散论》、《全宋词》、《川端康成全集》、紫式部的《源氏物语》、清少纳言的《枕草子》、胡兰成作品、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、辜鸿铭作品、四大古典名著;回忆录有:《李光耀回忆录》、傅高义的《****时代》;时政类的书有:孙卫国的《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》、基辛格的《论中国》等。
总之,多读书,于己于人,于家于国,大有益处。
《湖南工人报》记者 方雪梅
转载自《湖南工人报》(2013年07月26日 07版)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